企業簡介:
天威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威新能源)是隸屬于中國兵器裝備集團下屬天威集團的全資子公司,主要從事光伏太陽能中、下游產品——晶體硅硅片、光伏電池、組件、光伏系統工程的研究、制造、銷售和服務。天威集團是中國輸變電龍頭企業,變壓器單廠產量世界第一,擁有1000kV變壓器技術,是世界上擁有變壓器行業核心技術最齊全的企業,2009年營業收入為150.6億元,同比增長33.9%,其中變壓器產量突破1.1億kVA,大型變壓器市場占有率達到10%以上,220kV以上的高端變壓器市場占有率達24%。
天威集團已全面進入晶硅太陽能光電,薄膜太陽能和風電領域等新能源行業,擁有風能和太陽能全產業鏈,形成了風、光、電三位一體的核心競爭優勢,在建項目陸續投產,內蒙古、吉林240萬kW風電場開工建設,多晶硅產能超過7000噸,光伏組件、薄膜太陽能形成規模產能并成批出口,成為新的經濟增長極。
天威新能源占地1000畝,總投資72億元,包括硅片、電池、組件三個核心事業部,是四川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建設輻射西部、面向全國、融入世界的經濟發展高地的重點引進項目,前兩期分別于2008年8月和2010年6月投產,三期工程計劃于2015年完工;建成后總產能為多晶硅片1GW、光伏電池1GW和光伏組件1GW,并與集團上游企業——四川新光硅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天威四川硅業有限責任公司、樂電天威硅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共同打造了一條包括高純度多晶硅、單/多晶硅片、太陽能電池片、太陽能組件以及光伏系統建設的完整太陽能產業鏈,成為全球光伏行業第一方陣的國際化光伏企業。
面臨挑戰:
天威新能源屬于轉型初期的成長型企業,成長階段的企業開始發育,面臨的問題也相應的比較復雜。成長型企業在此階段往往面臨市場經營、組織運行、人員管理的綜合問題。而作為成立不到三年的年輕企業,天威新能源同樣的問題更為復雜:有來自質量、成本、交期的壓力;有競爭的需要、企業發展的需要;有個性化突出、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存在基礎管理跟不上迅猛發展的企業現實;內外部流程、現場、數據、系統的薄弱;人才培養與育成的緊迫感;缺乏可持續發展的經營理念和管理模式。
解決方案:
利用金碟咨詢+K3生產+K3供應鏈+K3HR+K3BOS+K3財務+K3BI的綜合解決方案幫助新企業快速整合管理框架。
根據天威新能源總結了精益生產管理模式所涉及的流程分類框架,梳理了計劃、營銷、倉儲、采購、硅片制造、電池制造、組件制造、研發五個二級核心管理流程共95個三級流程。
為了更好的開展精益生產、精益管理活動,在組織保證上,天威新能源控股公司成立了精益生產、精益管理領導和推進小組,并設精益辦,全面負責推進公司精益生產、精益管理工作。硅片、電池、組件三個事業部結合自身情況,在公司成立精益辦的基礎上,也相應成立各自的精益生產、精益管理領導和推進小組和精益辦,協調配合,共同推進全公司的精益生產、精益管理工作。
用金碟ERP管理硅片/電池/組件的工序流轉,用BI管理各項質量指標和KPI指標.
應用價值:
通天威新能源信息化規劃一期以制造為主,以實現生產過程的基礎數據采集及生產考核指標實現為主要目標,以滿足事業部考核指標及事業部內部關鍵管理要求為基本目標。具體應用產品模塊主要是:生產數據管理、生產任務管理、車間作業管理、倉存管理。系統主要采集車間流轉卡數據,并形成相關報表。
硅片、組件、電池三個事業部上線后,業務輸入輸出符合預期效果,所搭建的考核指標體系滿足了事業部關鍵的生產管理要求,且在實施方式上具備創新性:從管理層關心的決策指標入手實施,以上層分析需求拉動下級管理應用,其特點是實施阻力小,見效快。
這一階段的信息化管理將天威新能源需要量化工作的成果及與工作目標進行比對,將現代信息技術與先進的管理理念相融合,轉變了企業生產方式、經營方式、業務流程、傳統管理方式和組織方式,重新整合了企業內外部資源,提高了企業效率和效益、有效增強了企業競爭力。
2010年,天威新能源計劃銷售收入將達到38億元,前4個月,硅片、太陽能電池、光伏組件的產量指標均確保了年計劃25%以上的產量規模。一期項目全部投產之后,總投資26億元的二期項目也將于2010年年底達產,屆時,天威新能源硅片產量將達500兆瓦,太陽能電池、光伏組件產量分別達到500MW和200MW。隨著2010年動工的三期工程完成,硅片、太陽能電池產量都將提升到1000MW,整個投資額也將擴充到100億元。到2012年,天威新能源將形成1500MW的太陽能電池生產能力,實現從晶體硅片加工、晶體硅電池片到光伏組件、光伏電站組成的光伏產業群,年銷售收入超過200億元。可以說,精益生產和管理創新已經成為天威新能源在光伏行業不斷領先和超越的“終極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