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7日,“數治謀變·韌性破局”第二屆成長型企業數字化創新發展(北京)峰會在線上順利召開。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黨委書記、常務副會長兼理事長朱宏任在峰會上發表《變局時代的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之道》重要演講。
各位企業家、同志們、朋友們,大家好,非常高興又一次參加金蝶軟件為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發展舉辦的活動。
多年來,金蝶軟件集團在徐少春主席的帶領下,一直致力于探索一條以數字化賦能企業的特色鮮明、成效顯著的中國式企業管理及發展之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后,金蝶集團配合政府部門幫助中小企業化危機迎挑戰,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做出了積極貢獻。
我想結合當前形勢和中小企業的高質量發展與大家分享幾點看法。
今年是推進“十四五”規劃實施的重要一年,也是中國經濟在全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起點后能否穩步前行的關鍵一年。廣大中小企業面臨新的挑戰與機遇。
3月份以來,烏克蘭沖突使得世界局勢急劇演變,新冠肺炎疫情對國內的經濟增長產生重大沖擊,黑天鵝、灰犀牛重大突發事件疊加;多年來少見的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使穩定經濟增長的迫切程度、復雜程度、敏感程度、艱巨程度無以復加。
企業作為經濟社會生命力與活力的有機載體,經營狀況是宏觀經濟態勢最為直接的反映,一段時間內,相當一部分企業,尤其是量大面廣的中小微企業群體,由于體量有限,技術含量低,應變力脆弱,運行成本高,抗疫風險能力不足,背負著巨大困難和壓力,一些企業甚至處在躺倒難以起身的緊要關頭。
至去年末,中國中小企業數量在4842萬戶企業總量中占比達99%以上,容納了4億左右的就業人員,關聯著成千上萬的家庭,中小企業能否頂住市場波動,取得健康發展,已經成為社會和諧、經濟穩定最為重要的因素之一。
中小微企業是我國就業的主要領域,是民生和社會穩定的根本,是經濟增長的底盤,是增收入擴消費的源泉。中國的中小企業是伴隨改革開放發展起來的市場經濟主體,總體上不僅容納了龐大的就業人員,而且積累了豐厚的物質技術基礎,應該把當前的考驗當作是一場鳳凰涅槃式的淬煉。
面對錯綜復雜的局面,黨中央、國務院帶領全國人民應對挑戰,帶領廣大中小企業戰勝困難的決心之堅定,目標之集中,措施之廣泛,力度之空前,要求之具體,前所未有。
中國經濟恢復憑借的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沒有改變,廣大中小企業唯有認清當前的宏觀大勢,依據經濟規律,不斷洞察變化,隨著市場的變動找準方向,調整節奏,用好各項惠企政策,提升自身競爭力,振奮精神,鼓足勇氣,克服困難,堅守陣地,就一定能夠度過了難關,成為穩住經濟大盤的生力軍。
中國經濟,只要中小企業能挺得住,立得住,中國經濟就會不懼風浪襲擾,穩步前行。
近年來,每當宏觀經濟運行出現較大幅度波動的時候,有一類中小企業往往具有比其他中小企業更強的抗擊沖擊的能力,盡管這些企業可能分屬不同的行業和地域,但都有一個值得關注的共同特點,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群體有必要予以更多的關注和借鑒。
首先,以專精特新鍛造經濟的韌性。我國政府高度重視培育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工作,支持中小企業走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發展之路,已經成為重要政策導向。實踐證明,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育的地方,經濟往往更具活力和韌性,具備較強的抵御市場風險能力,當前要支持中小微企業疏困解難,保護市場主體,加快發展專精特新創新型中小企業,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作為排頭兵,由于長期以創新為導向,執著專一領域,根系扎得深,基礎打得牢,從成長之初開始就具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相對于一般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在面對較大困難乃至嚴峻挑戰時,往往具備更強的適應性,即便跌倒,也比一般企業恢復快。
積極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帶動越來越多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之路,將會有利應對風險與挑戰,形成中國經濟穩定發展中最為有力的支撐。
其次,以專精特新凝練發展的靈魂。我國經濟發展到當前這個階段,創新能力不足已經成為影響生存,制約發展的大問題,需要一大批企業以更大投入,更多力量投入到創新活動,引領創新發展,而大量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正是其中最為活躍的部分。
劉鶴副總理在去年7月27日長沙舉辦的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峰論壇上指出,“專精特新”的靈魂是創新,強調“專精特新”就是要鼓勵創新。
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需要牢牢把握創新靈魂,鼓勵廣大中小企業,企業家,心無旁鶩,聚力發展,以專業化和精細化為抓手,以特色發展和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自主創新為核心,培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開拓新的市場空間,成為產業鏈上不可或缺,無法替代的一環,需要金融部門協力各方下大力氣解決好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為企業推進科技創新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需要政府部門和地方政府著力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加快推進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市場化改革,促進各類企業公平競爭,加強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加大共性技術供給,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激發企業創新動力,培育企業創新潛力,提高企業創新能力。
再次,以專精特新突破發展的瓶頸。中國制造業在經濟結構、發展質量、核心技術等方面亟待加快彌補短板,特別是解決部分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大企業是構筑堅強產業鏈、供應鏈的堅實力量,但僅僅據此還遠遠不夠,實踐表明,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國家創新能力提升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產業鏈關鍵環節上,常常率先實現關鍵零部件,關鍵技術的突破,出現在有效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的第一線,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加入到骨干大企業為龍頭的產業鏈中,不僅能夠提升上下游協作,配套水平,而且使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效率有效提高,最終提升我國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水平。
最后,以專精特新抓住需求的核心。在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中,如何能夠立于不敗之地,始終贏得用戶各消費者的認同,專精特新是不二路徑。企業“深耕細作”式的生產方式有利于不斷提高競爭力,有效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和發展質量,在經濟低迷,市場需求萎縮的情況下,粗制濫造的產品可能混跡于一時,但最終會被市場拋棄,唯有貨真價實的品牌產品才能抓住需求的核心,走到最后。大力發展專精特新企業正在成為我國經濟抗御經濟運行風險,提高產業競爭能力,鍛造制造業韌性,培育新經濟增長點,筑牢經濟增長基礎的關鍵之舉,也是廣大中小企業應該選擇的發展路徑。
加快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建設是“十四五”時期的主要任務,但不少中小企業由于成本、技術、人才等因素的限制,對數字化轉型存在著不敢、不會、不能等問題,成為亟待加強的短板。在當前穩定經濟增長的大背景下,要搶抓機遇,趁勢發展,把加快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作為應對經濟下行風險的突破口,以大力培育生態聚合型平臺企業,示范引領型骨干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業化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等四類企業,帶動更多中小企業邁步數字化進程。
一是構建數字化轉型新戰略。中小企業要積極投身國家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布局,在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中找到發展機會,按照工信部門和地方政府形成的十四五時期中小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的總體要求,主要任務,重點工程以及保障措施等投入更多力量,以解決當前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問題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考慮與現有政策配套協同,突出企業數字化系統建設,整合各方資源,穩步推進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進程。
二是抓住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新機遇。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是政府加大基本建設投資的重點,中小企業要把握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的機會,積極參與,與經濟社會發展,國家和城市的數字化治理,通過對接大型企業,構建數字化發展的基礎性、大型共性平臺,注重平臺服務型與制造業的中小企業深度合作,加強數據、產品和內容等的資源整合共享,擴大在線教育,協同辦公,互聯網醫療,在線文旅等在線服務的覆蓋面,提升企業數字化的服務能力。
三是拓展數字化應用新場景。中小企業應踴躍參與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創新,積極融入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圍繞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推出集成應用的數字化場景,推動企業業務和設備上云,建設智慧生產線,數字車間,智能工廠,智慧企業等新生態,發展新型智能產品,數字管理,平臺化設計,智能化制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等新產品、新模式。培育數字孿生、云制造、眾包設計、虛擬方針等新業態。
近年來,中小企業的節能減排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一批中小企業在綠色低碳領域表現的十分活躍,不但認識領先,率先起步,數量逐步增多,而且商業模式相對成熟,行業跨度上也很大,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同時也應看到,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單位GDP的能耗物耗較高,實現雙碳目標,需要付出更為艱苦的努力。
相比經濟實力遠為雄厚的大企業而言,中小企業群體在加速低碳轉型的過程中,面臨著更大的挑戰,我國中小企業占工業數量,工業企業數量的九成以上,能耗約在工業總能耗的25%到30%。
近年來,由于能源管理基礎能力較為薄弱,生產技術有待改進,中小企業的能耗總量和污染排放總量未能有效下降,一些領域還呈增加趨勢,因此,加強中小企業的節能降耗,低碳減排工作,是深度挖掘節能潛力,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努力實現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的現實選擇。
實現雙碳目標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也是一個不可能一蹴而就的長期任務,在當前經濟發展面臨壓力之際,尤其需要中小企業貫徹新發展理念,按照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轉化可持續增長的現實路徑,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長遠目標和短期目標,政府和市場的關系。
弘揚企業家精神,對更好發揮企業家才能,體現企業家作用,激發企業發展活力,具有重要意義。面對當前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不確定局面和穩增長要求,中小企業特別需要在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堅定信心,果斷應對的同時,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為穩住經濟基本盤做出貢獻。
企業家是經濟活動的重要主體,是企業的靈魂。中國中小企業的企業家成長路徑與發達市場經濟國家不同,是在改革開放的市場大潮中搏擊風浪,大膽創業,勇于創新成長起來的一代人,并以企業家精神代代相傳,中小企業家群體是建立和諧社會,推動經濟發展,不斷改革創新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最寶貴的財富和資源。
同志們,朋友們,中小企業興,則經濟興;經濟興,則國家興。相信在國家穩定經濟發展的努力下,中小企業群體一定能激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中國經濟一定能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行穩致遠。
謝謝大家。